
商務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副會長
畢業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系,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員。曾在我國駐韓國大使館和聯合國機構任職。長期以來,在產業安全、企業國際化、產業競爭力等領域發表論文和文章百余篇,并有專著一部、合編、合著多部。主持了包括國家醫藥產業安全損害預警機制等多項省部級課題項目。參與了國家醫藥工業“十二五”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并主筆了國家醫藥行業“十二五”進出口規劃及有關重大專題報告等。長期擔任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科技部等有關醫藥重大專項、重點課題的評審專家,包括擔任了2011年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興貿基地專家評審組組長等。此外,還多次參與了包括APEC、中美、中英聯委會以及中瑞自貿區等多雙邊政府間磋商與談判等。2012年初,入選全球基金市場動態咨詢專家組成員。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員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糖生物工程課題組組長。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糖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化學學會甲殼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復合糖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糖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飼料工業協會飼料添加劑專業委員會委員及全國飼料評審委員、西北大學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教育部西北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已主持及參加的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關、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創新重點和重要方向性項目、農業部“948”、國家煙草專賣局等四十余項科研項目。并作為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海洋“863”重點項目“新型海洋生物制品”項目首席、中科院重點方向性項目“菊芋生物煉制”項目首席。先后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30余篇;撰寫中英文論著5本;申請發明專利近百項,授權30余項。
成果轉化方面:1、主持研制的具有免疫調節、降血脂、化學性肝損傷保護、促進排鉛功能及增加骨密度的四種海洋寡糖保健食品,均獲得衛生部及國家食品及藥品管理局的保健食品證書,產品均已上市;2、主持研制的寡糖生物農藥5個產品(其中3個獲得農藥證書)、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寡糖飼料添加劑3個(獲得飼料添加劑新產品證書2個),實現了寡糖生物農藥和飼料的產業化;寡糖生物農藥產業化項目兩次被列為國家發改委高科技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
主要研究方向:
1. 以糖生物學及糖工程研究為基礎,揭示寡糖信號在體內的傳遞過程;探索寡糖對微生物、植物、動物細胞的生長代謝調節及其抗病機理。例如功能糖鏈結構與其抗腫瘤、糖尿病、老年癡呆等活性的構效研究及藥物先導化合物發現。
2. 研究發展寡糖工程新技術,研發寡糖藥物、保健品、生物農藥、飼料添加劑及應用于安全食品生產的關鍵技術,開發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新技術。
3. 針對天然多糖材料的可控降解、修飾、分離、純化新技術及功能碳水化合物結構研究,以及功能碳水化合物與動物營養健康調控。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教授
現任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食品加工與配料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化學會甲殼素研究會副主任。
自1986年起開始從事甲殼素殼聚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對蝦蟹殼、昆蟲等甲殼生物質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和對甲殼素殼聚糖生物活性、功能性質研究開發以及對甲殼素殼聚糖進行結構改性以拓寬在食品中的應用;近30年來,先后主持完成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科技計劃項目4項,國家“863”計劃項目3項、科技部農轉資金項目2項,江蘇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項,其他部省級項目20項,企業橫向科研合作項目30多項;學術思想(1)國內率先提出了非專一性酶水解殼聚糖生產殼寡糖的創新理論,闡明了非專一性水解酶的作用機制;(2)系統地提出了殼聚糖的生理活性作用以及殼聚糖在體內產生降脂減肥的作用機理;(3)集成應用增溶、酶解、膜分離純化等技術形成了非專一性酶高效可控水解制備高附加值殼寡糖的創新技術;(4)開發了生物酶法高效回收蛋白及甲殼素的清潔生產技術,在回收高品質蛋白質的同時實現了甲殼素的清潔生產;(5)建立了基于提高抑菌作用的殼聚糖基團修飾技術;(6)國內率先開發了殼聚糖在果汁澄清中應用以及食品保鮮防腐應用;
主要成果發表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科研論文300多篇,其中SCI、EI等三大檢索收錄10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12部;申請中國發明專利50多項,其中授權35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主要研究項目:
(1)國家“十二五”支撐計劃項目“食品乳化穩定劑制備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2011-2015;
(2)國家高技術研究項目(“863”計劃)項目子課題“南極磷蝦殼利用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11AA090801,2011-2015;
(3)江蘇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氨基多糖新型食品添加劑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BA2009082,2009-2013;
(4)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農業生物制造與食品精細加工技術及產品”之重大項目課題“生物酶法食品添加劑和配料高效安全制造”,2007-2010。
(5)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水解殼聚糖活性的雙功能酶結構與功能”,2008-2011。
(6)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有水解殼聚糖活性的雙功能酶作用機理研究”,項目批準號20576104, 2005-2008。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 教授
系統地研究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性質、生物學功能,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理論、技術、應用體系;帶動了活性物質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開發了國家新藥、生化制品、化妝品、保健食品、醫用材料等系列產品。
主要榮譽
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海洋大學優秀教師,中國海洋大學優秀共產黨員,中國海洋大學“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1997年評為山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獲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和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2002年被評為青島市拔尖人才獎,獲青島市貢獻突出人才獎,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范。
獲8項國家發明專利,獲國家發明三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獎等15項,發表論文40篇。
代表性科研項目
1、國家“十一五”863重點項目“功能性殼聚糖止血修復材料的產業化技術研究”,2007年—2010年,課題副組長。
2、國家“十一五”863重大項目“組織工程角膜的研制與應用”,2007年—2010年,課題骨干。
3、國家“十五”863項目“新型甲殼質衍生物在組織工程中的應用研究”,2001年—2005年,課題組長。
4、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殼寡糖的規模化生產及應用開發研究”,2001年—2003年,課題組長。
5、國家“九五”攻關項目“治療胃潰瘍海洋新藥的研究”,課題組長。
6、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抗皮膚潰瘍海洋藥物研究”,課題組長。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物多糖膜的制備及角膜內皮細胞培養、移植研究”,項目負責人。
8、國家教育部項目“海洋醫用溶栓酶研究”,項目負責人。
9、青島市計劃項目“系列甲殼質衍生物新材料制備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甲殼質衍生物制備生物醫用材料”,項目負責人。
10、青島市計劃項目“海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項目負責人。
11、企業合作項目“AHA的研制及其應用基礎的研究”,項目組長。
12、企業合作項目“治療胃潰瘍海洋新藥研制”,項目組長。
13、企業合作項目“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化妝品研究——海洋麗姿化妝品”,項目組長。
14、企業合作項目“海洋功能性保健品胃好口服液的研究與開發”,項目負責人。
15、企業合作項目“保護化學性肝損傷保健食品研究”,項目負責人。
16、企業合作項目“抗輻射保健食品研究”,項目負責人。
17、企業合作項目“增強骨密度、降脂降壓、降血糖、緩解體力疲勞、改善睡眠”保健食品開發,項目組長。

華東理工大學發酵工業分離提取技術研發中心 主任
工學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理工大學發酵工業分離提取技術研發中心主任,華東理工大學榮格保健食品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上海食品學會理事;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理事、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輕工業西安輕工設計院專家顧問;《生物技術進展》編委。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或參加國家科技部 “863”計劃項目3項、主持山東省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專項課題1項、主持無錫市青年人才計劃項目1項等科研課題;同時承擔多項企業橫向課題研發工作。成果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排名第1);2013年度中國食品科技最高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杰出青年獎”獲得者。
在甲殼素及其衍生物開發與應用、發酵工業分離提取技術及裝備開發及應用、 功能性食品及食品添加劑開發、食品發酵工業廢水綜合開發利用、生物基材料等方面具有較豐富的研發和工程經驗。編著《膜分離技術在食品發酵工業中的應用》,參編《孕產乳母食品》,“十二五”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規劃教材編委會委員《食品工程原理》主編。申請發明專利22項,其中授權16項。發表或錄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SCI論文20篇。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員
現任國家發改委“海洋生物制品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海洋生物制品工程中心主任、青島市海洋生物農用制品工程中心主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化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甲殼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甲殼質研究會理事長。
他長期從事海洋生物活性物質提取技術及其在農業、食品和環保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曾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海洋局公益性項目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課題以及山東省重大、青島市重大等課題。特別是在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方面,作了大量研究,成功開發了“農樂一號”、“海力源”、“海力壯”、“農樂二號”等農用生物制劑,獲得農業部農藥登記證4個,農肥臨時登記證2個,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發表論文13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00余篇,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多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
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得國家海洋創新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中國科學院技術發明二等獎、山東省技術進步二等獎等8項獎勵,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科技部863計劃重要貢獻獎、山東省突貢專家等榮譽。

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天然藥物化學研究室 教授
山東省糖科學與糖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天然藥物化學研究室,山東省糖科學與糖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師從管華詩院士,主要從事海洋糖類創新藥物和功能制品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在海洋生物多糖的提取分離、分子修飾、結構分析和質量控制;海洋寡糖的降解制備、分離純化和檢測分析等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積累。主持和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海洋公益專項和國際科技合作等國家級課題15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海洋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幾丁糖酯(甲殼素衍生物)、抗病毒藥物聚甘古酯、抗心血管藥物D-聚甘酯,抗尿路結石藥物古糖酯和抗腫瘤藥物灰樹花多糖等多個糖類創新藥物的研究工作,并參與海洋保健食品雙纖維降糖粉、排鉛奶粉、海洋抗疲勞食品海珍丸等產品的制備工藝、質量標準研究和注冊申報工作。在“十一五”期間,參與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糖生物芯片的構建及海洋糖類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和國家863項目“抗2型糖尿病海洋藥物(HS203)的臨床前研究”等工作,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洋寡糖與胰淀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十二五”期間,作為主要負責人參與國家海洋公益專項“海洋功能寡糖及其工程化技術研究”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海洋生物寡糖的高值化產品開發技術”等研究工作。近五年,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3篇,其中SCI收錄28篇;出版《糖藥物學》教材1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7項。獲得過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發明1等獎、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2等獎、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3等獎等獎勵。

南通興成生物制品廠 董事長
65年水產品加工專業本科畢業
80年前任職于國營水產加工企業,76年開始甲殼素的研究,79年主持甲殼素(殼聚糖)產業化生產
81年調進水產科研單位,主要從事甲殼素(殼聚糖)的應用研究
87年在“中國水產”雜志發表《甲殼素生產工藝分析》一文,對國內甲殼素的生產起到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89年起草并制定了國內第一個甲殼素(殼聚糖)標準─DB/3206G72-89殼聚糖標準
80年─98年退休前,在國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等地推廣、指導建辦甲殼素、殼聚糖、氨糖生產企業20多家。其間發表論文10多篇,獲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98年退休后辦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小殼聚糖廠,仍以新產品開發為主,對外進行三技服務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糖生物工程課題組 研究員
現為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糖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脂質與脂蛋白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目前已發表SCI論文30余篇,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子課題及企業合作項目。
主要研究方向:營養糖生物學研究。1)基于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O-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修飾在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進程中及人類營養健康中的分子調控機制;2)功能寡糖的發現、開發及其在營養健康中的應用研究。

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教授
研究方向:(一)海洋多糖和蛋白質生物大分子改性、構效分析以及功能性配料開發;(二)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備及在食品保鮮、保水和生物吸附劑等方面應用。
2005年6月畢業于江南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10.1-2012.7在華南理工大學(流動站)和廣東溫氏食品集團公司(工作站),博士后。現為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海洋科學教研室教師。廣東省致公黨農產品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學會理事,廣東省禽類制品行業協會理事。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修飾殼聚糖配位特性的牡蠣中麻痹性貝類毒素脫除機理”;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可控酶解殼聚糖衍生化構建無硝肉類腌制體系的研究”;國家948和農業部貝類產業技術體系子項目“殼聚糖衍生物脫除牡蠣中重金屬的研究”;廣東省產學研“供港冰鮮雞生產中微生物控制和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廣東省海洋漁業局項目“綠色安全對蝦保水劑研究及產業化應用”等16項。
獲 200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2014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等。
在Food Contral、Thermochimica Acta、水產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80余篇,研究論文多次在專業學術會議上獲獎。獲授權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1項,主編參編專著教材7部。

捷通集團咨詢服務部 技術部總監
負責公司注冊產品的技術管理,擁有豐富的產品注冊及項目管理經驗。曾先后在檢驗中心(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和高校(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就職,并參與大量科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技術經驗,并有幸參與YY 0953-《醫用羧甲基殼聚糖》的行業標準起草及其研究工作。

武漢理工大學化生學院 教授
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生物醫用材料以及藥用高分子的研究。
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珠海市科技計劃項目、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武漢市科技攻關、武漢市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武漢市科技供需對接計劃項目、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湖北省紡織材料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企業委托課題等20余項。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具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40余篇,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通過湖北省科技成果鑒定1項,作為完成人之一獲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武漢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年入選武漢東湖高新區“3551人才計劃”;2012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