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BTD)藥物 癌癥類占43%
來源:生物谷 發布時間:2015-03-02
突破性療法認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BTD)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于2012年7月創建,源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安全及創新法案》(FDASIA)中制定的部分內容,旨在加速開發及審查治療嚴重的或威脅生命的疾病的新藥。突破性療法認定(BTD)是繼快速通道(Fast Track)、加速批準(Accelerated Approval)、優先審評(Priority Review)之后的又一個新藥評審通道。獲得“突破性療法”認證的藥物,在研發時能得到包括FDA高層官員在內的更加密切的指導,保障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據統計,從2012年7月至今(截止2015年2月23日),FDA共收到275份突破性療法認定(BTD)申請,其中授權77項,否決144項;共有20個新藥經該通道上市,其中13個為首次獲批的新穎藥物。按治療類別,可劃分為:癌癥(42.9%)、感染性疾病(15.9%)、罕見遺傳性疾病(14.3%)、心血管疾?。?.8%)、其他疾?。?2.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FDA于今年2月初在一周內連續撤銷默沙東丙肝復方組合grazoprevir/elbasvir(MK-5172/MK-8742)和百時美施貴寶在研丙肝藥物Daclatasvir的突破性藥物資格(BTD)。FDA表示,撤銷這2個丙肝藥物的BTD資格,是因為當前丙肝治療領域的迅速發展。這一舉動表明,FDA對有潛力的“未滿足醫療需求”開發項目全力支持的同時,也不是“只上不下”,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將會對之前的決定隨時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