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蟹該拉到哪里去? 當前還得依賴甲殼素生產企業
發布時間:2015-03-02
甲殼素生產企業排放不達標,環保部門只能對其進行提升整治。
部分作業休漁結束后,螃蟹大豐收,如今,死螃蟹無處可去,人們隨處亂倒,或者任意堆積,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
當下,這樣的矛盾如何解決?
往常一天消化200噸,現在20噸
舟山市海圣生物有限公司,位于普陀區展茅工業園區B區。
公司負責人賀志杰告訴記者,在整治前,每天的蟹殼消化量可達200噸左右。在整改通知發出后,他們聘請了環保方面的專家來進行設施及工藝整改,不過,新的處理設施剛剛建成,生產還在調試中,因此,生產能力大大受到限制,每天可加工的蟹殼量只有20噸。
9月9日下午,記者冒雨來到普陀展茅工業園區。在海圣生物有限公司里,平時露天晾曬的蟹殼已經被收了起來,堆放在操場中央,用塑料布蓋著。
公司門崗老大爺告訴記者,現在,每天都有不少車輛運送蟹殼到廠里,天氣晴朗的時候,幾百平方米的操場上都晾曬著蟹殼。
隨后,記者來到生產車間,一輛貨車正滿載著一車死蟹,開往車間,最終傾倒在車間的一角,堆積成小山狀,再由一輛翻斗車運送到一個個生產容器里。
往年花錢收購,現在倒貼也“無福消受”
與海圣生物有限公司有同樣處境的,還有定海岑港的舟花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現在每天就消化幾十噸蟹殼,但原料卻比往年多得多。 ”該公司董事長何阿斌告訴記者,去年最多的時候,公司一天的蟹殼加工量在幾百噸。
“生產量少了,原料卻多了,這就造成如今死螃蟹的困局。 ”何阿斌說,現在天天有相熟的冷凍廠、螃蟹經營戶打電話給他,希望將死蟹拉到他的廠里去。
“去年收購死螃蟹還要400多元一噸,今年就是他們經營戶和冷庫倒貼了,但我們還是難以消受。目前只是關系好的幾個經營戶,給他們出點運輸費,拉過來在我們的場地上堆放著?,F在廠區里新鮮的蟹殼有五六十噸,堆放著來不及處理。 ”
兩家公司的加工量直接從每天的幾百噸,縮小到如今的幾十噸。如此看來,整個舟山的蟹殼不知運到哪里去的困境,也就不難理解了。
今年,我們該拿蟹殼怎么辦?
這樣的困境,困擾著螃蟹經營戶,水產城里的每一名工作者,司機師傅,以及甲殼素生產企業。
不少卡車司機無奈之下,做出了袁先生在舟漁公司門口看到的舉動。
得知蟹殼難處理情況后,市政府和有關的區政府高度重視此事,召集多個相關部門開會商討此事。
市環保局環境執法稽查支隊支隊長洪志標告訴記者,目前來看,最現實的方法,還是督促公司加快整治步伐,提早完成整治,進入正常生產狀態。
普陀區環保局管理科科長顧曉波告訴記者,海圣生物有限公司現正在整改,處于試生產階段。等公司完成整治并通過環保驗收后,可正式投入生產。
根據環評批復,海圣生物有限公司生產規模是年產甲殼素4000噸,全負荷生產的話,該公司一年最多可以消化12萬噸的蟹殼、蝦殼,這對于緩解死螃蟹堆積,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據顧曉波介紹,十幾年來,普陀區環保局一直在逐步整治甲殼素生產企業,至今,只保留了這一家企業。
以下這些處理方法,可行嗎?
記者采訪多名相關業內人士,針對記者提出的建議,他們給出了如下答復:
1、將蟹殼和生活垃圾一樣燃燒發電,可以嗎?
洪志標(市環保局環境執法稽查支隊隊長):這種辦法也有人提及,可是蟹殼的燃燒值很低,如果要燃燒,一定要和別的東西打包在一起,才能燃燒發電,最終產生的能量也很少。
2、集中傾倒回大海,可行嗎?
洪志標:按照海洋里的生態系統,死螃蟹也會被其它東西吃掉,并不會造成污染,但是螃蟹撈上來,又發臭后,再扔回大海,肯定會污染海洋。
陳小娥(浙江海洋學院食品與醫藥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專門研究水產品加工利用,他認為,如果傾倒到近海,容易污染海洋環境,送去遠海的話,成本太高。
3、像生活垃圾一樣掩埋,可以嗎?
洪志標:螃蟹到地下,也是會發臭的,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而且還會污染土壤。
4、做飼料,可行嗎?
陳小娥:如何把蟹殼里的蛋白利用起來,做成肥料或者飼料,又或者是吃的,值得研究。但,蟹殼里的蛋白含量實在太少,處理起來會增加生產成本,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在展茅工業園區的一家魚粉加工廠里,生產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們還曾往魚粉里添加粉碎后的蟹殼,但那都被認為是次品,現在很多魚粉廠已經不再接收蟹殼了。
多名專家、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蟹殼的最大利用價值就是生產甲殼素。
這些新想法,值得一試
談到蟹殼的新出路,顧曉波告訴記者,他曾經在別的地方看到蟹殼工藝品。 “就是用那種完整的蟹殼,制作成漂亮的工藝品。 ”
記者采訪了浙江海洋學院長期從事海洋生物學教學與科研的趙盛龍教授。他告訴記者,目前在舟山對蟹殼的利用僅僅是生產甲殼素。對如何將其進行綜合性利用,尚無更好的方法。
不過,趙盛龍提到的這點,是不是對咱挺有啟發。
“前幾年在日本的飯店里,有用干凈的蟹殼做成盛飯的器具,有些國家也把蟹殼用來做包裝材料,這倒是個不錯的利用。但是這對它的清洗衛生要求比較高,需要的成本也很大。 ”趙盛龍說,“是不是可以利用蟹殼的多鈣性質,把它加工成肥料、飼料等。
制作工藝品,或者盛飯容器這一想法,既環保,又是高附加值,不過,要想解決掉如此大量的死螃蟹,顯然杯水車薪。